冷卻水塔之節水作業的基本工具,事業單位可由其冷卻水塔的排放水及補充水的導電度值,計算出目前的濃縮倍數(原始濃縮倍數),再依據擬提升的濃縮倍數,選擇適切的節水技術.提高濃縮倍數之后所節省之排放水量。依據經濟部工業局所進行之工業節水輔導的資料,國內工業部門冷卻水塔的原始濃縮倍數大都介于1.5~4.0之間.若欲提升濃縮倍數至6.0,適切的節水技術可選擇替代水源法,并同時搭配化學加藥法;若欲提升濃縮倍數至10.0,適切的節水技術包括臭氧氧化法.各項技術說明如下:
替代水源搭配化學加藥法:一般工廠的冷卻水塔多采用自來水作為補充水的水源,為因應水價上漲,減少自來水的消耗,可收集廠內某些低污染度的制程排放水(5.0當LSI<-1時,循環水呈現低pH值,可添加腐蝕抑制劑,這種抑制劑的種類包括磷酸鹽,矽酸鹽,亞硝酸鹽,鉬酸鹽等.以抑制金屬的腐蝕或于金屬表面形成一種保護膜.當替代水質含藻類(algae),黏泥(slime),菌類(bacteria)及真菌(fungi)時,易引發菌藻污塞,將促使結垢及腐蝕問題更加惡化,同時會導致冷卻水塔壓降及熱傳效率不良,此狀況必須添加滅菌劑,滅菌劑的種類包括次氯酸鈉(NaOCl),氯碇,二氧化氯(ClO2)等,一般水體中的自由氯(OCl-)濃度維持在0.1~0.4 mg/L之間,即能抑制微生物及藻類之滋長.